中国医疗行业最大的的痛点——看病难!

主要原因
1、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是根本原因。三级医院的平均执业医师是其的 24 倍。
2、分级诊疗制度的缺失加剧了大医院看病难的问题。由于缺乏首诊把关,病患不论大小疾病均选择三甲医院就医。
“看病难”是很多人都感同身受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患者大量涌入大医院,致使每天人满为患。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工作量大、压力大、负荷锅中,受就诊事件限时,面对众多患者很难做到有问必答,医患矛盾开始成为屡见不鲜的新闻。
提升医疗效率的关键:加强自身健康管理和医疗信息化。
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经济型需求是推动未来医疗行业发展的动力。未来的医疗领域将会发生几种转变:
1、 民众方面:将由被动治疗变成主动管理自己的健康。
2、 医院方面:将注重收治数量变成注重疗愈质量。
3、治疗过程:将从短期治疗痊愈前后延伸为日常预防和院后康复与保健。
而这三个转变的实现,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发展医疗“互联网+”、提升医疗效率、加强自我健康管理、提高健康意识。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老龄化加快,“看病难,看病贵”的解决之路艰巨与漫长。全面提升医疗效率,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将成为打造健康中国的关键突破点。提升医疗效率,要加强民众健康管理意识。
老百姓在看病问题上意见最大的是:专家门诊和三级医院门诊人太多、排队时间长、病人跟医生接触时间短。
很多人都认为提高医疗效率关键在于医院的运行效率或是医生的诊断效率。医疗资源的浪费和利用效率较低,是“看病难”的重要客观原因。
想要有效缓解这一问题,就要提高民众的健康管理意识和水平,加强健康和医疗基础知识的普及;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发挥社区医院的能力。
家庭护理终端有利于避免潜在的发病风险,对于病患的“院前”处理和治疗,缓解医院的医疗压力,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医疗信息化,是提升医疗效率的有效手段!医疗数据化、移动医疗将对提高医疗效率发挥巨大的作用。
对于老百姓,只要一部联网的手机,通过智能分诊找到医生、挂号;在约定时间去检查,诊断完毕,药也会送到家中。医生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掌握病情,及时干预。
对于医生,使用先进的医疗器械、诊断设备、信息化平台,不但能提高医生的诊断效率和准确性,更重要的是降低医生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诊断过程事半功倍。
业内磁体更轻、更短磁共振的飞利浦Achieva 3.0磁共振,4D射频技术可消除伪影,不仅提高了扫描速度,节省了时间,还可以提供更加精确的诊断图像,避免误诊漏诊的发生的同时,提高了诊断效率。提升医疗效率一举多得
提高医疗效率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患者。
在提高医疗效果和医疗效率的前提下,降低医疗费用,会提高医院的美誉度。医院和医生美誉度提升了,患者不断地来医院就诊,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整个社会的医疗资源得到优化,医疗体系将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