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 中美科学家找到白血病抑制基因

中美科学家找到白血病抑制基因

  • 来源:英克康健
  • 发布日期:2016.04.07
  • 作者:康健
    30多年来,寻找白血病肿瘤抑制基因一直是白血病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中国科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刘廷析研究员带领的研究组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等多个实验室经过3年合作研究,从5号染色体长臂(5q)关键缺失区内的28个候选肿瘤抑制基因中,筛选并识别出alpha-catenin基因。该基因被认为是人们一直在寻找的白血病肿瘤抑制基因。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1月1日出版的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医学》上。
 
 
中美科学家找到白血病抑制基因
选择医药管理软件,选择英克。
 
    5号染色体长臂杂合性缺失是人类造血系统恶性疾病中最常见的染色体结构异常,在相关恶性白血病患者中,其缺失频率高达42%。搜寻5q上可能存在的白血病肿瘤抑制基因,一直是从事白血病研究的科研人员的主攻方向之一。研究人员发现,alpha-catenin在正常造血干细胞中表达,但在5q缺失的白血病肿瘤干细胞中的表达显著下降或丢失,而另一个未缺失的alpha-catenin等位基因的表达则通过表观遗传学机制(DNA甲基化和组蛋白去乙酰化)而被抑制。
 
    研究人员认为,这个现象阐明了一种新的白血病肿瘤抑制基因失活的分子遗传学机制,即一个等位基因通过基因组片段缺失而失活,另外一个等位基因被表观遗传学机制抑制。这一研究丰富了肿瘤抑制基因失活的“两次打击”模型,提示正常造血干细胞不对称分裂破坏和表观遗传学机制紊乱,可能在白血病肿瘤干细胞的恶性转化中起重要作用。
 
    据悉,在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健康科学研究所和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发育与疾病研究组的科研人员正联合攻关,使用“斑马鱼”这一国际上新兴的发育和疾病模式生物体,探索自我更新(Self-renewal)和不对称分裂(Asymmetric division)信号转导路径,在控制正常造血干细胞发育和白血病肿瘤干细胞恶性转化中可能的分子遗传学机制,为临床肿瘤干细胞的靶向治疗和活体高通量候选药物筛选,提供理论和物质基础。

 

 
(转载自《中国医药报》)
欢迎关注英克康健

1、凡英克康健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诺;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 英克渠道合作

    400-6869-690 (9:00 - 18:00)
  • 英克售后咨询

    400-6869-690 (9:00 - 18:00)
欢迎关注英克康健
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