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晚阿里巴巴技术论坛,马云首次谈及了对中信二十一世纪的投资目的:“答案是健康问题。我们考虑的是10年以后中国会出现什么问题。目前中国的水污染、环境污染、雾霾非常严重。十年后,中国必然出现大量的得病患者,而中国目前的医药行业混乱,假药和骗保药比重很大。我们入股医药行业,就是为了布局未来十年,能够改变社会这种状态。我们会用大数据让医药的品质越来越好,而不仅仅是在淘宝上卖个药。我们是用互联网技术团结正能量。”
沉寂了4个月时间,面对各路的揣测、猜疑,阿里巴巴对中信二十一世纪公司的整合并未有风声传出。直到7月10,阿里对外宣布:阿里基于“医疗码”的“药品安全计划”正式上线,手机淘宝和支付宝钱包两款亿元级的应用已正式对接了中信二十一世纪公司的中国药品监管网,后者的技术和监管码体系均由中信二十一世纪公司开发。

我们后知后觉地体味一下阿里酝酿许久的这步棋的意义:
一、在线药品销售的入口与网上药品销售环境的净化
不管是扫码查询了解药品适应症、使用禁忌,顺便在线比价同时把药给买了;还是在线购药送货上门后,当场扫码确认药品真伪,这些场景都是大众容易理解,而且是阿里所擅长的。但药品这一关乎百姓生命安全的特殊商品,在线购买的最大顾虑就是药品的真伪问题。如果有药品安全监管的保障,互联网药品销售的真伪问题将得到解决。尤其是在监管部门网上销售倾向明确,放开第二块互联网药品B2C牌照后,电子监管码可能成为物联网药品B2C业务的新门禁。
二、健康领域的大数据运营
借助手机淘宝、支付宝等移动终端,在加上阿里整合的诸如”未来医院“等业务场景和信息,药品电子监管码被赋予新的价值——由识别信息走向提供服务,最终实现人和人、人和信息、人和实物的互联,让信息和服务跟着人走。全部关联起来后,每个码会因附加的各种信息与数据,变成有生命的东西,在它从药厂到虚拟或现实的销售终端,从终端到患者者,从患者者再到平台的反馈,每个过程,都是可以追溯、沟通交互,理论上是个无限复现的。这将为医药传统产业可能发生新的商业模式和场景带来无限幻想。
三、为药监码查询导流,借助民众力量推动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的进程
最初药品电子监管的设计理念很丰满:一药一码,政府全链条扫码监控;发动全民终端扫码,令假药无处遁形。然而现实很骨感,各地药监虽然早在12年就向公众力推与“药品安全计划“本质相同的“药品管家“监管码查询服务,但由于该APP应用场景单一,据悉主要查询使用人群还是药监稽查部门。药品电子监管已历时8年,缺少了民众的参与与监督,仅靠政策驱动的推广陷入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而此番阿里以手机淘宝和支付宝近10亿的用户量为药品电子监管码查询导流,相信还是能很大程度上促进药品电子监管的民众参与。阿里该应用上线后已有媒体公布,每周扫医药条形码和监管码的涨幅分别在80%和68%,日均突破了10000次以上。而手握用户、民众参与才是政策近一步支持,电子药品监管系统建设、监管数据运营不落他家的根本保障。
随着药品互联网交易的政策完善,处方药品线上销售的放开,医药销售领域的渠道和数据信息看来都很难绕过阿里。